来源: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-马克思主义学院
时间: 2025-07-20 09:16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,7月11日至14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吴院长、党支部书记陈如丹等五名党员骨干赴韶关,沿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,走进北伐战争纪念馆、中共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、双峰寨等红色地标,开展了一场沉浸式、体验式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,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淬炼党性修养,凝聚奋进力量。
活动首站来到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的北伐战争纪念馆。该馆以“北伐·先锋”为主题,通过大量文物、影像、场景复原,生动展现了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,以叶挺独立团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从广东出发、一路势如破竹的光辉历程。在“汀泗桥战役”“贺胜桥战役”的沙盘模型前,党员们驻足凝视,聆听讲解员讲述叶挺独立团“铁军”敢打硬仗、善打恶仗的故事。“当年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铺就的胜利之路,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。”吴院长在参观中感慨道,“作为思政课教师,我们要把这段历史讲深讲透,让青年学生从‘铁军’精神中汲取爱国奋斗的力量。”
第二站,党员们来到了抗战时期广东党组织的重要指挥中枢——中共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。1940年至1942年,中共粤北省委在此秘密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,为华南抗战保存了重要力量。走进青瓦白墙的旧址院落,斑驳的砖墙、简朴的办公桌椅、泛黄的电报手稿,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险与坚守。当年省委机关在此转移时,党员们宁可牺牲也不泄露组织机密,这种“铁一般的纪律”正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的生动教材。
位于仁化县的双峰寨,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仁化暴动的重要据点,因寨墙坚固、易守难攻被称为“粤北第一寨”。1928年,当地农民自卫军在此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长达8个月的坚守战,数百名革命志士用生命谱写了“人在寨在、誓与阵地共存亡”的英雄壮歌。站在寨墙遗址前,党员们仔细聆听“双峰寨保卫战”的细节:缺粮时吃树皮草根、受伤后用草药止血、妇女儿童为战士送水的故事……参观的思政教师们纷纷表示:“回到课堂,我要把这些‘活的历史’讲给学生,让他们明白: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刻在血脉里的担当。”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。此次韶关之行,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骨干们在革命旧址中追寻初心,在历史场景中校准使命,进一步坚定了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信念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把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,用好用活红色资源“活教材”,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、新时代的故事,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!
(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燕芬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