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—— 厚德 重能 敬业 善事 ——

通知公告

以创新教学点亮新生引航灯 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集体备课会

来源: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-马克思主义学院

时间: 2025-09-09 17:49


为高质量上好2025级新生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”第一课,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99日成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备课会。本次备课会通过示范教学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,旨在系统构建兼具思想深度与时代活力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。

图片1.png

一、示范课堂:古今交融,智慧碰撞

会上,五位骨干教师围绕不同主题,呈现了各具特色的示范课,展现了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学的智慧与魅力。

1. 励志篇:从《周易》到《黑神话》,贯通古今话自强

吴义明老师以教材《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》为起点,旁征博引,从《春秋左传》、《周易》的古典智慧,延伸至以《西游记》为蓝本的国产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等前沿案例,实现了一场穿越古今的精彩对话。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,生动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传承脉络,并最终落脚于“励志”主题,点明了民族与个人发展的精神内核——“自强不息”。

图片2.png

2. 孝道篇:沉浸互动,践行“君子务本”

蒋洪回老师创新打造了沉浸式孝道教育课堂。她通过《是妈妈是女儿》音乐赏析、配乐散文朗诵、学生分享等多元形式,并设置“物质回报VS精神陪伴”等思辨话题,引导学生深入体悟“孝亲是仁爱起点”、“君子务本”的文化精髓。课堂设计的《感恩父母》朗诵和“一个电话、一次家务、一份成绩单”的“三个一”孝亲实践,将“君子求诸己”的修身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,巧妙融合了“色难”的孝道精髓与当代青年的君子人格培养,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。

图片3.png

3. 仁爱篇:影像叙事,诠释“仁者爱人”

李雪老师以微电影《父爱》等短片为切入点,通过生动的影像和深入解析,带领教师们共同探讨亲子关系中的核心价值。她结合影片情节,引导学生思考爱不仅是情感的传递,更是理解的桥梁,强调“仁者爱人”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家庭关系中化解矛盾、增进理解的深远意义。这堂课通过影像的力量,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,为在场教师演绎了一堂触动人心的情感教育课。

图片4.png

4. 爱国篇:聚焦本土与国家,赓续红色血脉

刘萍老师的课堂巧妙地将视角从本土历史延伸至国家叙事。她首先展示了本校学生的参赛作品《寻找红色记忆,讲述从化党史》,强调爱国是对地区历史的铭记与传承;随后,通过《梁思礼》《彭士禄》《黄旭华》三部纪录片,聚焦老一辈科学家们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爱国情怀与人生抉择。通过具象化的案例,引导学生感悟“爱国是科学家们用一生践行的誓言,也是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底色”,激励新时代青年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肩负起时代使命与担当。

图片5.png

5. 诚信篇:以案为镜,躬行“诺必践”

徐丽燕老师精选《家风中华》等多个典型案例,搭建起一个多维度的诚信教育课堂:从同仁堂“修合无人见”的百年家训,到校园考试守则的学术诚信,再到孔氏后人“诺必行”的家风故事,层层递进,展现了诚信美德的强大生命力。她还巧妙设计了撰写“我的诚信宣言”的实践作业,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照见诚信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。

图片5.png

二、院长总结:让文化自信根植青年之心

在总结点评环节,马克思主义学院吴院长对五位老师的示范课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指出:“今天的示范课,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又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技艺,案例鲜活,引人深思,为我们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讲到学生心里去,提供了绝佳的范本。”

图片6.png

最后,吴院长对全体教师提出殷切期望:“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,不断打磨课程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,真正融入到育人全过程,最终培养出兼具文化自信与专业能力的新时代栋梁之才

 

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巧婵、蒋洪回供稿


扫描二维码 分享本页